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>学子风采>>阅读文章

医学生是怎样“炼”成的----《甘肃日报》7月29日

发布人:管理员    发布时间:2014年07月30日    阅读次数:2127

 

甘肃中医学院学生在实训室进行临床技能实训

 

本报记者李欣瑶

又是一年高考结束,在填报志愿时,医学类院校和专业广受考生“青睐”。

 众所周知,医学生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扎实的知识储备、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,都是一个学生成长成为一名医生的关键。

 作为我省唯一一所省属医学类本科院校,甘肃中医学院承担着为全省各地输送医学类人才的重任。在医学生的培养中,该校也在不断探索,如何将一名初进高校的学生,“千锤百炼”成一名合格的医生。

 “医学热”背后的“冷思考”

 当下,正值我省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,在省招办发布的本科二批投档最低分中,甘肃中医学院投档最低分延续了近年来走高的趋势。

 考生和家长“青睐”医学类高校和医学类专业,是近年来在高考招生中出现的一个普遍现象,就业稳定、就业质量高等优势让医学类专业热度持续不减。

 《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》有一项这样的统计,我省卫生技术人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左右,执业医师、执业护士等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。由此可以推算,我省卫生技术人员若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,尚有大量的缺额。

 虽然“入口”“出口”供需两旺,但是甘肃中医学院却在“热闹”背后作着“冷思考”,如何培养医学生、培养出怎样的医学生输送到社会?

 甘肃中医学院曾做过这样的统计,该校每年毕业生中有80%留在我省工作。也就是说,甘肃中医学院输出医学生的质量,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省医疗行业的水平。

 据甘肃中医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张弢介绍,学院在医学生的培养中既注重传承中医经典、又注重培养动手能力。

 学院为医学生设置了“3+3+X”的课程体系,在这个体系中,既有公共通识知识、人文素养的培养,也有专业课程体系的学习,还有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各大类选修课程。此外,学院还在本科生的培养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的实践环节,将“早临床、多临床、反复临床”作为医学教育的重点,让医学生从一入校就接触临床,在反复的实践中练就从医技能。

 背经典好比“打地基”

 在甘肃中医学院,很多专业都与中医相关。学好中医,《黄帝内经》《伤寒论》《金匮要略》等经典医籍必不可少。

 今年刚刚大五毕业的邓利君学的就是中医学专业,在她的学习中,背经典是难点也是重点。

 邓利君说:“经典医籍别看字数不多,但是包含的内容却非常丰富。背诵下来容易,真正理解内涵需要长期的过程。”

 在她眼里,经典医籍就是中医学习的“框架书”,现代中医的诊疗法则几乎都来源于经典,每一个中医医生看病、用药都离不开经典的指导。

 邓利君说:“在我们班,最厉害的人能够背出《方剂论》中所有的处方,你说出一个方子他就能知道出处。”

 张弢说,学院对医学生经典医籍学习的要求十分严格,在教学过程中会反复考查学生的背诵和理解。他说:“任何一个中医大家的成长,都离不开反复学习经典。因此,学院教授中医经典的老师,每人都对背诵以及理解经典有很高的要求,这是在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打‘地基’。”

 练技能为看病做准备

 在甘肃中医学院,医学生的实践课程占到了整个学习过程的近一半。从大一开始就为当一名好医生做准备,是学校的教学理念。

 韩雅迪是针灸专业的学生,用“千扎百炼”来形容她的学习过程一点也不为过。

 针灸专业很注重实践,从最开始记穴位,到后来的练习扎针、拔罐、刮痧,韩雅迪都是先从自己身上练起。

 “记准穴位和找准穴位之间有很大距离。”韩雅迪说,“同样的穴位,老师进针后就会有酸胀的感觉,这就是刚好扎到了穴位。而我们进针后,还需要左右前后地找一找,才能刺到‘痛点’。”

 为了能够尽快找准穴位,韩雅迪先是给自己扎针,进针长度、手法等一点点摸索。有了些经验,放假回家后就在家人身上试手,针灸、拔罐、刮痧样样都没有落下。

 对于针灸专业的学生来说,中药学也是必学科目,因为一个针灸大夫会扎针还得会开药。老师要求每个人要熟练掌握三、四百味中药,韩雅迪花了大量的功夫去记每一味药的功效、药性,她还背下了临床常用的200多个基础方,为自己今后开药方积累经验。

 大三时,韩雅迪进入了学院设置的两段式教学环节,即每天上午到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跟着针灸科的方晓丽教授上门诊,下午在学校学习专业课。每天看着老师为患者诊病、开方,自己也在慢慢地摸索针灸、拔罐、按摩的要领。韩雅迪说:“现在我能够较好地开展面瘫、中风等常见病后遗症的针灸治疗,与我在门诊的实践密不可分。”

 通过在自己身上的实践,还有大量的临床实习,韩雅迪现在已经可以独立处理一些针灸科的常见病。今年,她被保送到本校继续读针灸专业的研究生。

 学校医院都是课堂

 徐宏伟是甘肃中医学院护理系大二的学生,她从大一一入校,最常去的地方除了教室,就是学校设在各医院的实习基地。

 甘肃中医学院有2所附属医院、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、45所教学医院、11所实习医院、25所实践教学基地、7所社区卫生实践教育基地,这些地方为医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从医技能提供了平台。

 徐宏伟说,我们刚入校就去附属医院见习,虽然当时我们还没有学专业知识,但是对护士这个职业先有了感性的认识。

 在护理系大一、大二的课程中,理论课占的比例较多。但虽然是理论课,学院也将这些课程中加入了很多实训的成分。

 大二下学期,徐宏伟开始学习输液体扎针,除了每周都能到医院实地看到护士扎针以外,徐宏伟和同学先从模拟人身上练,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扎针。“我们的很多老师就是医院的护士长,她们不仅能够教课本上的知识,还能把一些先进的护理理念带到课堂上。”

 在甘肃中医学院,课堂和医院是两个重要的教学地点,徐宏伟和她的同学们将通过课间社区门诊见习、专业课程课间见习、课内实训实验、集中见习、社会实践(义诊)、毕业实习等一系列的实习实训方式,完成自己的“蜕变”。

 在中医学、临床医学、护理学等专业,学院还实行两段式教学,学生在学院本部进行完公共课与专业基础学习之外,到附属医院进行临床课与专业课的学习,让学生上门诊、下病房成为教学常态,达到教学与实践的统一。

 张弢介绍说,学院将附属医院以及实践教育基地作为医学生培养的重要平台,不仅每个医学生的实践课占到总课时的近一半,对每个专业课教师也有上门诊的要求,以此达到教学与实践同步。

 张弢说,我们学校对医学生的要求就是到毕业时可以掌握常见病、多发病的诊疗过程,进入工作单位后可以正常开展工作。

 甘肃中医学院曾做过一项回访:在我省各地,无论是省级综合医院,还是乡镇卫生院,都有甘肃中医学院的毕业生。而这些毕业生中,目前已有4000多人获评副高级以上职称。正是这些经过“千锤百炼”走出校门的医学生,用他们学到的知识和练就的技能,守护着我们每个人的健康。

 


上一篇      下一篇